平均一下,一年5万,一个月4000.
现在正经找份工作一个月4000块很难吗?
并且实际上预期收益还没有那么高,因为拿着钱跑路之后,肯定要隐姓埋名、肯定要胆战心惊,有太多太多的不便,生活成本其实要远b找一份4000块一个月的工作来的高。
那么作为一个经济学人,就算有这个能力、我也一样不会去抢这个银行,因为我觉得我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月收入4000+的工作。
关键在于,那些1%和1亿的数字,他们是怎么来的。
这都是非常虚无缥缈、非常感X的东西,缺少理X,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去面对,不要付诸太多感X的因素。
这样的感X,真的对吗?
经济学的一切理论,都基于经济人假设,什么叫经济人?
理X、自私、且贪婪,三者缺一不可。
因为这样的人的行为逻辑是可以被预见的,当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时候,决策者才能预先判定自己的一个命令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但国内的经济学在这条路上却走偏了,缺少平常心,在量化这条路上走得很慢很慢,很多事情,都只是停留在表层分析,没有转化成定量的数字,大家做决策的时候还是考虑了太多太多感X和其他的因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