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竟然没有吐槽!
陆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该说话的没说话,那刘钦差却开了口,“厨艺好,又能怎么样呢?话说回来,其实这样的标签还更不适合我们的产品,越是向往高水平厨艺的用户、怕是越不会来买加工好的零食?”
她这话发散开来可就有些不得了了,之前一直很淡定的剑荡此刻忙道,“我觉得这两个事情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主食跟零口,说是会相互影响,但能影响多少呢?人不可能靠吃蜜枣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看电视的时候米饭也做不到薯片的功用,两者不搭架,我们何必要管呢?我觉的还是应该要看本质,要看张养昊能不能借助这个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人气、要看他的社会形象能不能因此产生什么转变。”
那刘钦差显然非常固执,“人气那不需要讨论了啊,我们这么多人,看完了节目之后,有谁是一直在说张养昊情况的呢?
至于社会形象就这么说,这种贴标签的事情,想扭转过来是非常非常难的,这节目组不是也让他打扮成惯常的社会青年造型吗?”
说白了,社会公众也都是固执的,一个小偷、坐十年牢出来,哪怕出来之后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大家依然会记得他是个“贼”,依然会处处提防、依然会歧视他。
这样的例子,现实中实在太多太多。
很多人出狱之后都会“重拾旧业”,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这种“歧视”,大家从骨子里不相信犯过错误的人可以改邪归正、社会不愿意重新接纳这样的人,让他们如何鼓起勇气去挑战崭新的明天呢?
当然,这也跟现在各大媒T眼里都只有收视率跟爆点有关,相b之下,“罪犯改过自新”这件事跟“出狱之后S不悔改再度走回不归路”相b,明显是后者更能1引点击率——因为这迎合了很多人的既定思想。
就算真的有人能扛过所有的压力、通过自己的表现日积月累得一点一点扭转身边人的看法,也一样不会有哪个媒T上门来报道这种社会正能量,但后面那种情况只要出了哪怕一起、记者们瞬间就会跑得b谁都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