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就想说这个问题,”苏世明说,“在我们接手以后,希尔顿已经加大了在特许经营方面的力度,”
“我们的目标是,把希尔顿酒店的特许经营的规模,提高到至少70%,按我们的规划,今后的希尔顿,将不再像现在这样受房地产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更快的扩大规模,”
康明斯点了点头,苏世民对他的话避而不答,其实就说明了他承认黑石收购希尔顿的时机,确实非常不巧,刚好赶在了当地产处于最高价的时候。
“与此同时,在收购的时候,那260亿美元的收购价,相对希尔顿当时的股价,是溢价了40%,对吗?”
他从自己面前的文件里,翻出几张纸来,那有刊登了那条新闻的报纸,也有黑石向美国证券交易委会递交的报告。
苏世明对这些,有些无话可说。
他其实也清楚,当时给希尔顿的溢价有些高,这和当初主持谈判的人的能力有关,也和当时的时机有关。
和希尔顿进入实质性收购谈判的时候,正是黑石在紧张的筹备ipo的时候,显然,那个期间的黑石,不能让市场看到他们在这样项目上的失败。
而希尔顿,也非常精准的抓住了这一点。
但苏世明总是有能找到理由为自己辩护,“你们现在都清楚黑石在酒店行业的布局,从我们的整个规划来看,希尔顿无疑是一个很适合的对象,而如果我们看一看相关的收购案例,就能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在类似的收购中,溢价40%,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举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