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71 光鲜外表隐藏下的烂摊子 (3 / 5)

作者:葫芦村人 最后更新:2025/5/12 22:09:06
        “现在只能等待了。这边的装配车间。很多都是采用手工的办法,生产线基本上全部得重新投入,你在蓉城那边建设新的工厂,这一步倒是不错。”各种问题,在他们参观了设计研究所以及组装工厂之后,体会得更加明显。

        九院管理委员会对于这些设备以及生产线,基本上不看好。

        说是生产线,还不如说是纯作坊来得好。

        即使运十项目已经完全取得成功,要想大批量地制造,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沪市大飞机厂里面的情况。咱们就能够看到歼七的生产以及歼八2的生产情况了。难怪国内目前还是以强五为主。”不说这一点还好,一说到这个,刘一九就有些头痛。

        62年,空军从苏联手中拿到米格-21的全套技术图纸。开始仿制生产,一直持续到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沈飞以及蓉城飞机厂仅仅只生产出来了73架!空军也就装备了两个航空团的歼七战机。

        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加大了对歼七的生产,数量才增加起来。

        在最开始生产的73架歼七里面,由于材料生产、装配工艺等不过关。生产出来的歼七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甚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飞机上面都不具有互换性,无法通用。造成了飞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后勤保障难度太高,空军一直不愿意使用歼七,他们宁愿装备更多的强五,靠着数量去抗衡强敌的先进战机。

        如果不是刘一九出现,提前让军方高层看到了七专技术协议的好处,并且在国内军工系统开始进行强制推行,才保证了零件的质量,使得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的歼七战机生产数量有了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歼七没有多长时间的命运,即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改进了的E等型号之后,国内的工业系统生产质量提高起来,歼七的生产质量才稳定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