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吨的运载量,我觉得还是比较足够了。毕竟我们不可能真的用飞机去运输重型装备,至少在最近一二十年内没有可能。只需要用来空投部队。运输物资就好了……”李云龙知道刘一九觉得运-8太落后,但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就是这个。“你总不能选择运十来做军用运输任务吧?投放部队没有问题,装备呢?”
军用运输机,一般都是要求宽机体。
“首长。这玩意儿虽然说有二十吨的运载量,一次能够运输近百名的士兵,哪怕是咱们在国家最中心的区域里面,您觉得,以涡轮螺桨飞机的速度。最快能够飞662公里每小时,巡航速度仅仅550公里,咱们从蓉城布置到东北,需要多长时间?到西北,需要多少?南边呢?”
刘一九说这话的时候,嘴角一直都是在抽搐着。
用来当军用运输机,运载量以及运输成本,航程甚至也能够满足要求,但是跟蓝军要求的快速布置部队的发展方向不符合。
“那你说怎么办吧!运-9早就下马了,国内也就只有运-8最先进的……”作为曾经的后勤部长。李云龙对于国内的大型装备了解很是清楚。“运-8甚至不如你们旗下的运十。要不,咱们先装备三架改装的运十?”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刘一九觉得,他要哭了。
运十本来是民用客机,现在把这玩意儿改成军机,虽然说性能勉强能够符合使用,可以运输一个加强连,但是这玩意儿是窄体客机,整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会这样干的,实在是有些丢人了。
“这样吧。我还是先去跟603所那边沟通一下吧,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再把以前运-9项目捡起来,如果他们愿意,完全可以跟我们的运十团队进行合作交流……”刘一九对于运-9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虽然那个项目在当年根本就是一个让人笑话的错误。在没有经验,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空军方面对运-9项目就提出了世界一流的性能指标:能够运输以平均重量120公斤计算的两个加强连350人,共计42吨,航程达到8000千米,巡航速度达到800千米每小时……
1970年国防科委六院正式下达任务。由603所设计运-9,开始方案论证。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28吨,最大有效载重42吨,燃油重量85.5吨,动力装置拟装4台910甲(涡扇6甲)发动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