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继续解释道:“国君代掌礼相。”
众官一听,反应几乎泾渭分明。
法家官员眉头紧皱,露出非常不情愿的神sE,无b厌恶地看向太后。
其他官员却面露喜sE,频频点头。
国君身为天子,掌天下之礼,出任礼相名正言顺。
而内阁增添一位礼相,也说得过去,同时能拉拢礼殿甚至儒家,避免景国腹背受敌。
实际上,众官也早有预料,若之前的宪法通过,许多儒家读书人必然会指责方运和景国无君无父,打破三纲,颠倒五常,可现在让国君兼任相位,则一举两得。
兼任相位后,国君的权力还是很小,但内阁各相有一票否决权,实际上还是给予国君一定的权力。
看似是纵容国君,看似是方运妥协后退,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相反。
内阁诸相,与国君地位等同!
一旦国君成为礼相之一,进入内阁,很多事都要考虑内阁各相的反应,反而不会乱用一票否决权,只会在重要时刻利用否决权为自己争取利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