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轲听后,暗暗翻了个白眼。
这理由谁信?
“对了——我这次回来是为了金鳞书。”
徐轲挑眉,“金鳞书院?可是哪里不妥?”
姜芃姬道,“前阵子,丰真家的小子给他老爹写了一封家书,抱怨《大夏韵书》。”
徐轲笑道,“丰仪那孩子极有天赋,聪慧好学,程先生和渊镜先生布置一次夸他。他启蒙早,《大夏韵书》对他来说应该算不上什么。主公为何会为了此事千里迢迢赶回来?”
“丰仪没问题,但其他孩子没基础,学习磕磕绊绊。纵有名师教导,学习进度依旧缓慢。”
《大夏韵书》的注音,不管是直音还是反切,这都需要学习者拥有一定的识字基础。
金鳞书院除了丰仪之外,其他学生全是战亡烈士的遗孤。
烈士尚且是文盲,更何况他们的孩子?
“识字难,读书难,主公仁厚,免费给他们提供学习条件,已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徐轲叹息,“每个学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若是他们学不好,只能怪在自己不努力、天赋不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