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一次的殿试的策,都是根据当时的皇帝在朝廷中,会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所展开的。
这是检验一个新进进士的能力的最佳的标准。
是区分那种实干派的官员,与辞藻华丽的文士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
在大周朝之中,取士的时候,是一半一半的。
因为武皇在喜欢华丽的文风的同时,同样也被这庞大的国家之中的稳定民生,权臣与李唐政权以及武周政权之间的平衡关系,所烦扰着。
她希望多一些能够忠心于她的实干家的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朝臣是终于这个国家,而并非是她武则天本人的。
她想延续大周百年,而不是只有她这一代的风光。
这一次武皇的中心思想也是十分的明确的,第一条小策,就是极力的表达她对于开科取士的渴望,以及亲举殿试的重要。对于此的辩论,是带着一点歌功颂德的意味的。
但是出于大周朝时期起,才算真正的开创了科举之道来说,顾峥认为,这是值得颂扬的。
要知道,顾峥轻易不夸人,他要是夸起人来,是不把人吹的飘飘然了,是停不下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