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武皇的周军大比拼之中,夺得前几名的将领,竟是没有一个大周朝本土之人。
那个得到了第一名的李姓的高句丽的属将,竟是跪趴在武皇陛下的面前,让她莫要再举行这样的比试了。
因为若是让那些并不算忠心的藩将们看到了大周朝的武将的孱弱,手握重兵的他们,心思就没有那么的单纯了。
对于此,武皇陛下是极为心痛的,她也趁此想要策问一番,是否有好的方法去解决现如今的情况。
见到这个题目,顾峥的心思则是百转千回了一番,抿着嘴的就将周朝现如今的,乃至以后会发生的弊端,给写了出来。
当然了,为了言辞不那么的锋利,顾峥先是给出了一个武皇自己心中难免都会有过的念头,那就是武举科目的举办。
这是周朝自创的关于武官系统内的升迁的另外一种新的办法,若是将参与的人员规定为唐人之后,事情就十分的简单了。
而由地方政府的刺史和节度使,军政一把抓的状况,所产生的隐患以及弊端,顾峥也是仔仔细细的给逐条的写在了策论之内。
这其中不乏一些宋朝的军事削弱的政策,在保证兵力不减弱的情况之下,削弱节度使,以及边军将领,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将领们,在部队所驻扎的区域内的,产业,土地,以及固有财产的购置的问题。
将唐初的内重而外轻的军事体系,重新的拉回到原有的轨道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