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 (4 / 9)

作者:虫豸 最后更新:2023/12/15 21:11:46
        到了清朝后期,万民伞却变了味道,地方官员在离任前,会强制要求地方绅民向他们赠送万民伞,地方官员收到的万民伞越多,也越有面子。

        但在明朝时期,万民伞的含义还很单纯,如果地方官员离任时能收到万民伞,那就代表着该地方官员绝对是个好官,而赵俊臣本不是地方官员,只是作为钦差代天子巡视地方,竟也能收到万民伞,而且按照刘长安的说法,数量竟不下百柄,那绝对是要震惊朝野的。

        这种做法,虽是百姓自主为之,但对赵俊臣改善名声的好处,自不用提。

        但在这一刻,赵俊臣心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幸喜,而是愧疚。

        这些日子以来,赵俊臣在潞安府的所作所为,其本质是什么,没有谁b赵俊臣本人更加清楚了。

        说得好听一点,赵俊臣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名声而作秀造势;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赵俊臣为了一己之利而愚弄百姓!!

        百姓愚昧软弱,总是被上位者轻易欺骗愚弄;百姓亦淳朴善良,b起那些饱读圣贤书的上位者们,却往往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

        “我这些日子毕竟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总b晚清时候那些向百姓们强行索要万民伞的贪官要好多了……”

        这般想着,或是自我安慰的缘故,赵俊臣复杂的心绪总算平复了一些。

        另一边,刘长安则继续向赵俊臣描述着百姓们为赵俊臣制作万民伞的盛况,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样子:“大人您是不知道,为了给大人制造万民伞,百姓们大都把自家最好的布料捐献了出来,据说那些正在制作万民伞的人家,如今院子里已是摆满了各类布料,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因为许多百姓不识字的缘故,为了能在万民伞上的绸条上留名,到处找人代笔,那些识字人家,如今也是门庭若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