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漠南蒙古、朝鲜的纷纷朝见,更是证明了朕乃是千古少有的一代明君。
当然,德庆皇帝的说法还要更为含蓄一些,但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刻多钟的时间,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赵俊臣站在百官前列,近距离听着德庆皇帝的这番讲话,表情间也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敬仰与钦佩之意,很是配合德庆皇帝的演讲。
但赵俊臣的心中,更多的还是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因为,赵俊臣发现,德庆皇帝自吹自擂的这些功绩,大都是与自己有些关系——当然,这些功绩也确实离不开德庆皇帝所提供的平台与机会,而且德庆皇帝显然是认为自己这个平台居功至伟、乃是关键所在,于是也就刻意忽视了赵俊臣的作用,赵俊臣这个时候自然也不会站出来与德庆皇帝争功——但听到德庆皇帝的详尽总结,赵俊臣发现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还是办成了不少实事的,并不只是一味的争权夺势、损人利己。
好不容易听完了德庆皇帝的自吹自擂,百官们也都像是赵俊臣一般的配合与知趣,所有人都是满脸的敬仰与爱戴,再一次的山呼万岁、马屁如潮。
还有许多性子机灵的官员,这个时候更是抓住机会、爆发了自己一生的演技,声嘶力竭、泪流满面,就好似他们亲眼见证了尧舜再世、圣人降临。
这般情况之下,赵俊臣也趁机偷偷打量德庆皇帝的神态变化,却发现德庆皇帝理所当然的接受了百官们的露骨马屁,完全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于是,赵俊臣不由是暗暗皱眉,只觉得德庆皇帝的心态确实是出现了某种变化,只是还不清楚这种变化对于赵俊臣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又好不容易等到百官们的马屁如潮告一段落,随着一阵钟鼓与丝竹之声,这场盛典又到了第二个环节,也就是百官们向德庆皇帝参拜祝寿、进献寿礼。
周尚景的今年寿礼依然是一如既往,只是一篇亲笔所写的祝寿赋,并没有刻意花费心思,也没有投入多少成本,但以周尚景今时今日的地位与威望,却也没人敢挑他的毛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