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鉴,王铮与李勋等人勾结蒙古、绥靖求和之事,可谓是关系重大、牵连甚广,除了这两人身为主犯罪不容赦之外,相关从犯也必须要尽数查找出来、一同惩治!”
“陛下,臣认为王铮等人的罪行早已确定,根本就无需细审、也完全没必要拖延时间,还望陛下乾坤独断!”
一时间,随着“周党”与“赵党”极为罕见的联合表态,太和殿内充斥着请旨严惩王铮、李勋等人的声音,就好似这件事才是朝廷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
若论见机行事、顺水推舟的手段,周尚景当真是无人可比。
仅论这一方面,赵俊臣的经验、敏锐、眼界皆是有所不如,差了不止一筹。
很显然,周尚景此时的突然表态,就是想要利用这次机会,稍稍打压一下近段时间以来愈发膨胀的“帝党”势力。
因为陕甘三边的几场大捷、以及朝廷收复河套地区的丰功伟绩,朝廷各大派系之中收益最大的派系,无疑就是“赵党”与“帝党”这两派了。
赵俊臣乃是首功之臣,趁机提拔了大量亲信、招揽了许多朋党,还让“赵党”的触角延伸到了军队之中,固然是收获颇丰!
但若是相较于“帝党”的总体收获,却还要稍逊一筹!
“帝党”成员一直是集中于禁军与厂卫之中,朝廷打仗的时候必须要依仗他们,战后论功行赏之际也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他们。
所以,随着河套战事的尘埃落定,“帝党”可谓是收获极丰——梁辅臣一跃成为了内阁次辅,兵部尚书王寿的入阁呼声也是日渐高涨,大量“帝党”成员趁机占据了重要职位,朝野声望也是大幅提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