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76章.所谓“信任”. (5 / 6)

作者:虫豸 最后更新:2023/12/15 21:11:46
        首先是‘感情基础’,人们总是会下意识的信赖身边有感情基础的人,比如父母、妻女、至交好友,我对于方茹、许庆彦他们的信赖就是缘于这里,但这种手段并不适合张道全,我与他实际上并无交情,从前一直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且他经过了今晚的事情之后,是否还会信任‘感情’这两字还要两说;

        其次,是‘形象认同’,人们也会下意识的信赖那些形象高洁、德高望重的人物,这种方法似乎也不合适于我......但也不一定必须是这种正面形象,假若张道全当真是逃避现实变成了一个虔诚信徒,那我若是也同样表现出对于‘同济庙’教义的逐渐认同,扮演一个信徒形象,也许会有助于双方互信......恩,若是计划顺利的话,等到德庆皇帝改信南海三圣之后,我必然是要随之改信的,倒也可以顺水推舟......

        其三,则是‘表现一致’,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信任那些立场坚定、态度始终如一的人物,绝不会信赖那些立场反复无常、态度变来变去的墙头草,我与周尚景的几次默契配合就是源自于此,这一点倒是比较适合于我,可以利用一下......

        其四,是‘利益趋同’,若是拥有共同利益的话,人们也容易构建信赖关系,我与朝中朋党的互信关系就是主要缘于这一点,倒也可以利用......

        最后,则是‘相互制衡’,若是双方皆是捏着对方的把柄,相互间投鼠忌器之下,也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这点倒是最为适合目前的状况,只是张道全交到我手里的把柄,还远远不够份量......

        总而言之,若是张道全今后拥有了影响德庆皇帝决策的能力,在他的利用价值彻底耗尽之前,我对于他的要挟与控制手段就不能太明显,必须要构建出一种互信关系,哪怕这种互信只是假象与权宜之计......”

        就这样,暗思之际,赵俊臣的脑海中已是逐渐有了定计。

        在庙堂之中与人勾心斗角之际,同样是讲究一个“学而不思则罔”,赵俊臣也一向都很善于反思自己在决策与表现之际的得失,进而总结出了不少规律。

        像是赵俊臣此时所思索的“信赖五要素”,就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许多人并不似赵俊臣这般可以明确总结出相关规律,但他们若是聪明人的话,依然会在实际操作中不自觉的实践这些规律。

        比如说,福王长子朱和增就是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