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到赵山才病死之后,朱和堉选择与赵俊臣结盟联手,也向赵俊臣说过自己的坚持,赵俊臣听后同样是笑了,但笑容意味不明。
最终,赵俊臣悠悠说道:“诚信二字看似是好东西,你认为诚信是对的,但依我看来,这世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在不同立场的人眼中,对错二字经常是截然相反的……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绝对意义上的成与败!为了虚妄的对错,就放弃了绝对的成败,岂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朱和堉发现,赵俊臣虽然是个大贪官,但他实际上颇有“好为人师”的倾向,经常会长篇大论的向人讲诉一些看似无用的道理。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相较于肖温阮与赵山才二人的一语带过,赵俊臣则是详细讲诉了许多东西。
期间,赵俊臣还向朱和堉提及了一个新概念——“内卷”。
“何为内卷?就是所有人皆是向着中心位置全力挤压!也就是人们为了竞争相对有限的资源,必须要额外付出大量的无效努力,并且还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就以科举为例,四书五经明明只需要背诵与理解就足够了,书法字迹明明只需要工整干净就足够了,但上榜名额就那么多,天下间的读书人则是数以十万计,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般情况下若是还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额外付出大量的无效努力!
于是,也就有了八股文,写文章时必须要刻意模仿古时圣人口吻,文句长短、用字繁简、声调高低等等皆是要仔细研究,书法字迹也不能只是工整干净就行,还必须要有名家水准……
然而,让我们仔细想一想,读书人悬梁刺股的耗费了这般多心血,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有实际意义吗?模仿圣人口吻写文章对于日常生活可有用处?文句长短、用字繁简、声调高低这些讲究对于治理百姓可有善益?都没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不仅如此,人们的精力时间皆是有限,这般情况还产生了许多恶劣后果,读书人把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无用之处,也就会手无缚鸡之力、不知世事思想迂腐,甚至是不辨五谷、毫无常识,所以也就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这般情况下,就算他们今后成功闯过了独木桥,又如何能指望他们治国安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