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赵党”与“太子.党”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人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情愿的与“赵党”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乱。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A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对于百官们的反驳,你可有什么说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深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头人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h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