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战场局势突然间陷入了这样的混乱,说不定就会让准噶尔骑兵寻到反败为胜的翻盘机会,赵俊臣的诸般谋划、苦心布局,也就要付诸于流水了。
与此同时,明军的中军大营内,高台之上。
眼看胜局已定,在众位官员的纷纷恭贺之下,赵俊臣的心情极佳,脑子里已是暗暗构思着自己今后的诸项计划——究竟要如何利用这场战功谋取最大的利益?德庆皇帝若是心生忌惮应该如何应对?今后陕甘三边的边防战略又需要如何布置?
等到赵俊臣回过神来,终于是注意到了战场局势的混乱景象,原先的舒畅心情顿时是被破坏了大半。
这些明军,若说他们不堪一用,这些日子倒也在赵俊臣的指挥下连续打了几场胜仗,但若说他们表现有多好,却是每次都会在紧要时刻横生枝节,让人颇是扫兴。
方振山毕竟是武官出身,也注意到了战场上的混乱迹象,看到赵俊臣突然间皱起了眉头,连忙请示道:“钦差大人,战场上的各路将士汇聚于渭河战场,却又缺乏指挥与配合,实在是有些混乱,您看要不要传下一道军令约束一下?”
赵俊臣沉着脸点头道:“即刻派出快马赶去渭水战场,向各路将士传达本钦差的军令,严令各军收拢队伍、约束军纪,绝不能相互践踏内讧,战后也不许随意杀俘,更不可以趁机进攻蒙古右翼军队,不论是准噶尔俘虏还是蒙古右翼骑兵,本钦差留着他们X命今后还有用处……算了,也不必派信使去了!方总兵,由你亲自赶去传达军令,本钦差给你临机决断之权,若是有人收到军令之后依然是恣意妄为,就由你自行处置,事关重大,务必要严惩不贷!”
“卑职遵令!”
听到赵俊臣的沉声命令,方振山连忙答应一声后就转身离去了。
不过,赵俊臣与方振山皆是心中清楚,这道军令只是尽人事罢了,战场上的各路明军恐怕是不会听从军令的,哪怕是赵俊臣已是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这个时候说话也未必管用。
利之所在,刃山深源,皆是无惧——管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明白这个道理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