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零八章.京城震动(一). (9 / 12)

作者:虫豸 最后更新:2023/12/15 21:11:46
        先是前少傅郭汤因为赵俊臣大张旗鼓纳妾的事情当众弹劾赵俊臣,也就引来了赵俊臣的激烈打击报复,随后东厂就突然发现了郭汤那本鹤溏诗集里的反文反诗;当德庆皇帝命令厂卫调查各地读书人的反文反诗之后,东厂的动作原本并不算很大,却又是因为赵俊臣揭发了西北督抚的绥靖乞和之事让德庆皇帝再次出手清洗东厂,b得东厂不得不尽快拿出成绩证明能力;而东厂的上层太监屡次遭到清洗之后,按理说继任者至少也应该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办事才对,但实际上东厂的办事效率反而是提高了许多,就好似有人在暗中通风报信一般

        这所有的蹊跷之处,无不是透着赵俊臣的身影。

        周尚景敢肯定这些事情即使不是赵俊臣的幕后主使,也必然有赵俊臣的推波助澜

        周尚景也知道赵俊臣想要趁机收获些什么,不过是借着这场文祸的机会出手救下一批士林大儒,赢得天下读书人的好感,进而扭转自己的朝野声誉罢了。

        实际上,赵俊臣的这般计划成效很不错,周尚景发现赵俊臣的民间声誉确实是发生了显著变化。

        事实上,周尚景在洞若观火之余,自然也不会毫无动作。

        发现了有利可图之后,周尚景很快也就顺水推舟了,他的所作所为与赵俊臣毫无区别,皆是想要趁着这场文祸收买天下读书人之心,于是就通过情报网络收集各地读书人的反诗反文,然后再把这些反诗反文暗中交给东厂,最终再暗中出手救下一批有才华、有影响力的读书人,以此来收获这些读书人的感激与投靠。

        这场文祸闹得如此之大,东厂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能占一半因素,另一半因素就是因为周尚景与赵俊臣躲在暗中的推波助澜、浑水m0鱼了而且相较于赵俊臣本人,周尚景却是隐藏更深、耗力更少、获利更大

        在这场文祸之前,周尚景在读书人心中的印象算不上好,虽然并不似赵俊臣一般声名狼藉,但也只能算是毁誉参半,但经过这场文祸之后,周尚景的声誉也同样有了显著改善,已经成为许多读书人眼中的“国之柱石”、“再世寇准”了,若不是赵俊臣借助了西北战事的东风,恐怕还是周尚景的声誉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只不过,周尚景毕竟是老成谋国之辈,他固然是利用这场文祸为己牟利,但眼看到这场文祸开始影响朝廷大局之后,也就果断收手了,并且还打算带领内阁辅臣们一同终止这场文祸这般公私分明的态度,往往就是周尚景最为可怕之处。

        而与此同时,想到这场文祸的幕后主使很有可能会是远在陕甘三边的赵俊臣之后,周尚景对于赵俊臣的重视也就更深了一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