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前来南京之际,最大的依仗就是德庆皇帝所提出的趋利避害之计,但如今才发现周尚景竟是早有准备,德庆皇帝的趋利避害手段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朱和坚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站出来承担责任与后果,无疑是陷入了险地!
想到这里,朱和坚心中恨极了周尚景的阴险卑鄙,但表面上则只是表现出了一丝无奈与迟疑,道:“这样看来,晚辈的预感没错,周首辅果然是在南京境内为晚辈设下了一处陷阱!
而且,周首辅的手段一如既往的高明无解,就像是王太师此前所言一般,这般阳谋若是想要强行阻止,只会适得其反,晚辈只能是被迫接受、直面挑战才行!
等到南京各界纷纷恳求晚辈主持公道之际,晚辈就必须要立刻做出抉择,究竟要不要答应恳求、站出来主持大局……
实际上,晚辈并无更多选择,这个时候只能站出来为南京各界主持公道,否则不仅会影响晚辈的声誉,让天下人皆是认为晚辈心性冷漠、毫无担当,等到南京六部的事情顺利解决之后,晚辈亦是无法分享功劳,更无机会扭转自己缺乏主见的软弱形象!
所以,现今情况下,晚辈唯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自己到时候站出来为南京各界主持公道之际,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压低风险与弊处、又能把最大程度的收获好处!”
说到这里,朱和坚却是面现犹豫之色,似乎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想出妥善办法,于是就再次向王保仁请教道:“然而,南京境内的情况过于复杂,晚辈一时间也想不清楚详细,但王太师您早就洞悉了一切,必然是早有准备应对之策,却不知能否再向晚辈指教一二?”
朱和坚的这般表现,可谓是恰如其分,既是展现出了一定的冷静与智慧,让王保仁很是满意他的素质表现;又体现出了自己对于王保仁的信任与依赖,让王保仁感受到了朱和坚的重视之意。
事实上,自从发现王保仁已经恢复了曾经的敏锐与锋芒之后,朱和坚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王保仁拉拢到自己的船上,一旦是拥有了王保仁的全力辅佐,朱和坚今后必然是如虎添翼,这次的南京之行也是完全值得的!
所以,这个时候,朱和坚的主要心思已经放在王保仁的身上,想要全力赢取王保仁的好感,对于周尚景所布下的陷阱反而不是特别担心了。
在朱和坚看来,周尚景目前还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中枢,对于南京的事情也是鞭长莫及,只要是结合他与王保仁二人的智慧手段,就一定能顺利渡过这一次的难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