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自然是不愿意让吴应熊轻易得逞。
然而,因为吴应熊的刻意引导局势,所以这项请求不仅是有理有据,而且还是当众请求,又搬出了民族大义,变成了众望所归的局面,这般情况下赵俊臣还真不好拒绝。
与此同时,从表面上看,吴应熊的这般做法也算是一种“诚意”表现。
安排赵俊臣前往锦州大营、让赵俊臣在监军太监的监视之下负责後勤之事,等到战事结束之後,赵俊臣不仅是可以旱涝保收的捞取一份军功,而且还不会引发德庆皇帝的猜忌,若是赵俊臣确实没有更大野心的话,这般安排也算是最佳选择了,所以赵俊臣甚至都不能指责吴应熊不安好心!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左右为难,於是就把目光投向辽东镇众将。
目前情况之下,也唯有辽东镇众将的表态可以破局。
或者是徐合突然间改变说辞,表示辽东镇拥有足够能力为援军将士们提供稳定後勤,所以也就没必要让赵俊臣亲自前往锦州大营坐镇;又或者是辽东镇众将之中有人站出来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愿意代替赵俊臣前往锦州大营负责後勤补给之事。
然而,当赵俊臣的扫视之下,辽东镇众将皆是目光闪烁、垂头不语,没有任何一人愿意主动站出来为赵俊臣化解眼下难题。
很显然,辽东镇众将依然指望着他们可以利用限制後勤补给的手段要挟吴应熊,也没有任何一人愿意代替赵俊臣前往锦州大营,进而是错过後续的利益分配。
赵俊臣心中暗暗一叹,知道自己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对这些目光短浅之辈抱有幻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