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距离济南五六百里,胶济铁路还没有修通前,这一路至少得十来天时间,路上要经过登州、莱州、青州三府,胶州、高密、潍县、昌乐、淄博、章丘等县。
杨潮一点都不着急,跟两个士兵坐在车上,前面是总督的德国车夫赶车一州一县的过,而且没到一个州县,杨潮都要拜会当地官府。
而这些官府一见到洋人就头大,越是接近青岛的就越是如此,县令恨不能永远不听到洋人的消息,因为每一次听到洋人的消息,往往就意味着出事了,就是外交事件,弄不好就要丢官,甚至杀头都不是不可能。
最紧张的就是高密县令,而且靠近胶州湾,而且是胶济铁路的必经之地,最重要的是,去年就爆发了因修铁路引起的高密百姓抗争事件,德国人大开杀戒,而前任知县也因此免官,现任知县显然不想步前车之鉴。
虽然极不情愿跟洋人打交道,他还是很谨慎的亲自走出衙门来迎接打着青岛总督旗号的杨潮等人,但是当看到从马车中走下的是一个中国人模样的青年的时候,知县钱丁也是不由愣了一下。
带着卷毛假发的老车夫,两个背着毛瑟步枪的士兵护卫,而中间竟然是一个穿着西装,留着短发的中国人,这种情况就是梦里钱知县也不曾想到,当即有些发蒙,直到杨潮向他抱拳并微微躬身行礼后,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回礼。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可是我大清子民?”
知县有点摸不清杨潮的底细,语气中颇有些怯意的询问道。
杨潮虽然是借助德国人的背景狐假虎威,但是越是这样,他就越不想仗势欺人,就越发的谦卑,十分客气的行礼回答。
“回禀大人,小人乃青岛总督府通译。特奉总督叶什克之名,前往济南求见袁大人。路过贵宝地,天色已晚,欲投宿一晚,却人生地不熟,故求见大人,不知可否帮忙安排一个客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