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松花江上,虽然跨越了时空,但是威力还是那么的强大,一首歌唱哭了大多数东北士兵,后世这首歌能让东北军发动兵变,这个时代同样能唱哭东北人,就是那里面有浓浓的思乡之情。
越是受苦难的民族,往往民族凝聚力就更强,爱国感情就越炽烈,就好像厚实的中国,好比波兰人,但是杨潮却很难在满清时期激发主要以汉人为主的百姓民族和国家意识。
好吧,杨潮用故乡意识代替了国家意识,毕竟这还是一个极为别扭的国家,主体民族是受压迫的,满人才是统治者,强调民族国家弄不好搞出革命了,那时候杨潮就成了第一个被镇压的对象。
但是看来效果很好。
第二天几乎整个军营中五万士兵就都会唱了,这种歌曲在客居山东的东北人心中,还是很有感染力的,虽然他们大半的人真正的老家其实也在山东,但是不乏很多数代人都扎根东北的。
于是sao动开始了。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一个个士兵嚷着。
“回家?杨大人说了,俄国人在旅顺,所以才让我们来山东。我们一天打不过俄国人,就一天不能回家。”
嗯,杨潮还宣扬仇恨,民族仇恨。
“谁说我们打不过俄国人,奉天我们打赢了,辽阳我们也打赢了,是朝廷不敢让我们打旅顺,是奕劻那个卖国贼把东北铁路让给了俄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