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三节 远东第一外交家 (4 / 5)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各国观察员在哈尔滨附近的高山上搭建了观察台,通过望远镜看到俄国人在炮击之后,成群结队的蜂拥冲向中国人的阵地。接着如同秋收的麦子一样,倒伏在中国人的阵地前,被机枪收割走了一条条生命。

        而中国人的阵地坚不可摧,让西方人开始正视现代战争,发觉似乎防御的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如何化解防御优势呢?

        但是俄国人没有退却的打算,依然如故,跟日俄战争时一样的作战方法,继续炮火掩护步兵冲锋。因为他们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对抗战壕的方法,要在二战才会出现,那时候是坦克技术成熟后催生的新战术,而现在只能用人。

        “大人放心,夜里也有值岗的,绝不会给俄国人偷袭的机会。”

        战斗爆发了三天,中国士兵伤亡微乎其微。但是俄国人已经损失了上万人,吴佩孚更加的自信了。

        “戒骄戒躁。好了,去给张相发一封电报汇报一下今天的战况。”

        杨潮点点头,战报他已经看过了,觉得没有问题,打算发到报纸上,但之前肯定得先让张之洞他们知道。不单单是让老头高兴高兴,也是出于一种尊敬,起码杨潮认定,如果是李鸿章的话,就不会同意自己跟俄国人开战。

        将这种有利的战报发到报纸上。那更是十分必要的,借此机会鼓励民族士气,借此机会刺激国家观念,这都是大大有利的。

        百姓信心的增强,不仅仅意味着爱国精神的催生,而且也有大大的实际好处,起码在上海的债券销售,就十分的顺利,老百姓积极踊跃的认购债券,上到豪门富商,下到贩夫走卒都挤在各个钱庄门前要求买债券,弄到最后各大钱庄都不得不限制认购数量,每人限购十两银子,争取让更多人买到债券,让更多人支持国家。

        第一期一亿两债券战争爆发前三天就出售一空,接着第二批也在十天后战斗打响后出售一空,总共两亿两的债券,变成了银元、银票流入了山东各个工业企业,变成了一支支武器装备,通过铁路送到了东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