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还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改变了那么多东西,怎么就无法改变这个起义呢,杨潮不是反对武昌起义,而是觉得不是时候,在先稳定后改革和先革命后建设两个选项中,杨潮毫无犹豫会选择前者,对社会破坏更小,对国家更为有利。
原本的武昌起义之前,不是四川先乱起来吗,现在川汉铁路稳步推进,什么保路运动之类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发生,怎么武昌还是乱了。
其实很多东西确实改变了,但是更多的东西并没有变,武昌起义本就是一场意外,是因为满洲军官欺压汉人士兵引起的,是一场兵乱,而不是有什么政治抱负的起义,只是很快就被同盟会给利用了,这些打了军官,甚至杀了军官的士兵,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投靠同盟会,硬着头皮跟着造反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让杨潮有些措手不及,张之洞的昏厥,更是让杨潮感到流年不利,坏事情都攒到一块了。
这时候英法美三国联合调停,希望终结东北战争,可是原本就希望跟俄国人和解的杨潮,却突然拒绝了调停,反而要一心作战下去了。
杨潮心里明白,英法美三国是看到中国发生了革命,跟俄国人一样,所以认为到了调停的时机,认为中国人此时不会太讲价钱。
可正因为如此,杨潮反倒更要打下去,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之前,就不能跟俄国人坐在谈判桌前,否则得不到该得到的,还会有很多后遗症。
“段祺瑞听令,率你部三万人,并张国柱部、牛辅部各三万人,继续包围齐齐哈尔。”
“吴佩孚听令,命你带主力开始攻击满洲里,一千架飞艇全归你节制,日夜不停的轰炸,炮击。我不想听到任何困难,任何伤亡和借口,我只要满洲里。攻占满洲里,先将战火烧到俄国去。齐齐哈尔继续围困,反倒不用着急。”
哈尔滨指挥部中,杨潮不断的下达命令,部署完之后,将前线的指挥权分给段祺瑞和吴佩孚之后,他立刻就赶回北京,此时他需要在哪里处理朝政,尽快将国内局势稳定下来,然后在重新启动下一波攻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