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七节 挡不住了 (4 / 6)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作为一个实力越来越弱的古老帝国,奥匈的国际影响力自然日渐微弱,外交影响力也相应急转直下。还在俄国人的步步紧逼下惶恐不安,因此采取守势就是一个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软弱的外交又被国内那批想要通过战争证明他们依然是一个强大帝国的民族分子骂他是一个懦夫。

        这次这个懦夫认为,时机到了,奥匈可以开战了,可以通过战争向世界证明:奥匈帝国还是一个强国。

        贝希托尔德的依据是,因为凶手是一个塞尔维亚人,而且受过塞尔维亚军方的训练,塞尔维亚政府肯定脱不了干系。甚至直接参与了此事,他要求立刻调查此事,一旦查出一点蛛丝马迹就直接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然后就是战争。

        贝希托尔德认定,只要奥匈帝国找到证据,那么沙俄就没有参战的借口,毕竟奥匈的皇储都死了,作为一个君主国家。沙俄实在是难以蛮横的干涉奥匈的报复行动。

        因此贝希托尔德要求皇帝,开始宣传战争。同时对塞尔维亚通牒,另一面积极进行相关的外交活动,尤其是要争取到盟友德国的支持,这样就更不用怕俄国人了。

        另外贝希托尔德还认为俄国在东方五年内打了两次大战,而且全都失败,损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早就元气大伤,徒具其型没有什么威胁了,他们认定就算他们动手,俄国人也未必敢跟奥匈开战。

        奥匈通牒十分苛刻,比如取消塞尔维亚的反奥匈宣传。比如在奥匈的监督下修改反奥匈的教学课本等等,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塞尔维亚政府几乎全部接受了,却没有接受奥匈派人到塞尔维亚调查暗杀事件。

        同时奥匈对德国的外交行动取得了成果,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刺杀发生后,奥匈帝国之所以一片平静,正是因为德国大使馆要求的,他们要求奥匈帝国克制,因为德国始终在努力维持巴尔干的稳定,德国的大陆铁路通过这个地区直接到达了巴格达,尽管因为英国人的阻挠,他们无法修到波斯湾去,但是这条中东大铁路依然对德国很重要,他们不能容许巴尔干不断的战争。

        但是德国外交使馆做了一件蠢事,他们觉得自己的回应还不保险,给德皇发了一封电报,表示希望更高层出面,对奥匈施加压力,让奥匈尽力和平解决此事,因为德国外交使馆发现奥匈帝国内部有一股暗流涌动,主战派已经在悄悄活动了,他们怕单靠外交手段压制不住,希望靠德奥君主之间的互动,来化解这件事。

        结果惹恼了德皇,德皇大骂是谁给你们(德国外交人员)的权力,让你们这样干涉的,德皇大发雷霆,亲自下命令,让奥匈帝国立刻准备教训一下塞尔维亚,尽快解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