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肯海恩选择凡尔登开战,目的不是为了突破,而是为了消耗法国的有生力量,他成功了,但德国的有生力量损失也太大了,所以他被解除了职务,调到第9集团军做司令去了,然后离开了欧洲主战场,与奥匈一起攻入了罗马尼亚,接着又调到了土耳其帮助土耳其抵挡英法联军。
说起来德国人也是四线作战了,南欧战场、土耳其战场,欧洲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分别跟南欧的同盟国作战,在土耳其跟英法作战,在西线跟英法作战,在东线跟俄国人作战,而他们没有像俄国那样崩溃。组织能力确实强了一个档次。
当然英法的组织力也不差,尤其是城市化程度最高的英国,社会稳定性冠绝欧洲。
所以当鲁登道夫这个比法尔肯海恩更强硬的总参谋长上台之后,自然不会放任英国人逍遥欧陆之外。在德国人不得不啃着芜菁的时候,英国人还能吃着美国的牛肉罐头,于是在鲁登道夫的强硬推动下,德国重启了无限潜艇战,要用潜艇封锁英国。
1917年1月。仅仅一个月,他们就打沉了10艘美国油轮,而且不经警告,直接开火。
因为债务问题,摩根财团已经在推动美国向德国宣战了,只是政客威尔逊压制住了,可是现在他们连洛克菲勒都动了,不断的打沉洛克菲勒的油船,这是将美国两大统治财阀统统都得罪了。
虽然威尔逊利用美国民众,肢解了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但洛克菲勒财团的实力并没有受损,他们依然暗中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在战争中提供了协约国大半的石油供应,在国内也控制着花旗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业,跟摩根财团分庭抗礼。
现在德国连这个对手也得罪了,摩根跟洛克菲勒联合起来,威尔逊就实在压制不住了,于是他只能一改常态,表示德国人的无限潜艇战,是对文明世界世界观的挑战。是对人类道德的践踏,美国依次向德国发去了最后通牒。
对美国的通牒,德国没有回复,没有回复就是一种回复。于是通牒期限一过,威尔逊在国会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然后提交了宣战请求,国会几乎全票通过。
说起来国会那些议员不是财团的代表,就是被财团收买的**分子,他们早就想把美国推进战争中去了。威尔逊只不过做一个形式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