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九节 非盈利性机构 (4 / 5)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杨潮从一份份社会贤达的来信中选择了一个大名士梁启超。

        之所以选他,不是因为梁启超的名气,而是杨潮想到梁启超的儿子了,梁思成先生可是著名的设计师啊,收了他老爹,还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梁思成还跑得了?这么一个大建筑师坐镇,日后寒士公屋总设计师都有了。

        作为革新人士,梁启超很长一段时间都确信中国的未来出路是学习西方,可是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去了一趟欧洲,发现西方社会许多的问题和弊端。于是认定西方文明已经破产,转而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其实就是因为看到欧洲战争对社会道德的破坏,认为欧洲社会中的海盗、强盗道德不是人类的未来,经过深思开始寻求从中国传统道德中找到社会的出路。

        医者有其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杨潮搞公屋计划,让梁启超十分认同,感觉这就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虽然已经退出政坛,但是做这种社会实践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总好过无病**的写几篇文章换几个稿费对生命来的有意义。

        不过他没想到他真的被聘用了,杨潮很快就给他发了电报,邀请他立刻来上海就职。

        梁启超此时在清华研究会,即刻辞职,赶往上海,跟杨潮会面。

        杨潮跟梁启超一番交流,向他介绍了公屋的模式,梁启超很容易就弄明白了,他也是走遍世界的人物,对美国这种非盈利性机构的模式还是很欣赏的,不过杨潮向他强调了信用的重要,让他务必要重视财政问题。

        这些梁启超不懂,但是有大批懂的人帮他做事,工程师、设计师和审计人员,上海这里都不缺,所以将公屋的总部放在上海是十分合适的,梁启超只是一个决策者,对这种非营利性机构,决策者的个人道德至关重要,在维持运转的情况下,最大的提高公屋的社会效益,而是过多的考虑经济效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梁先生见谅,工资低了些,又是您的身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