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这些年对南洋的搜刮几乎是刮地皮一样,各种税收,印尼人太穷,刮起来不方便,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刮华人,而华人呢,则大都是搞商业、搞种植业。通过这种方式刮土著。
人头税、遗产税,这些不合理的税收都加在华人身上。人头税完全是屈辱性的,遗产税则完全是一种搜刮,虽然遗产税也可以解释为调剂富豪阶层跟平民差距的手段,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是荷兰人不交,光让华人来交的话。有个屁的公平。
说起来还是荷兰人太穷了,一两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走下坡路,在欧洲,过去他们是欧洲的经济中心。荷兰控制着莱茵河等下游地区,就等于是上海在中国的位置,柏林、法兰克福甚至是法国巴黎,都再通过荷兰来转口货物,可是当德国、法国发达以后,人家自己搞物流了,德国有汉堡,法国也有马赛等自己的港口,荷兰就不可避免的没落了。
于是只能搜刮殖民地。
同为殖民地,英国人的马来亚殖民地,就比荷兰的东印度殖民地经营的就更成功,华侨领袖黄仲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黄仲涵他爹黄志信是小刀会成员,小刀会反清起义失败之后,逃到了南洋,在三宝垄经营,经过半辈子的打拼,财产传给黄仲涵的时候已经有数百万银子了,黄仲涵接手家族企业之后,开始进行现代化经营,改变过去只做商业的模式,涉足制糖业,先后建了五家糖厂,十万亩上下的甘蔗园,一战期间,更是经营航运业,发了一笔大财。
战后,荷印殖民政府以征收战时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战争爆发那年起年获利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税款。
就在这次事件前,荷印殖民政府又要求黄仲涵缴纳3500万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殖民政府官员对黄仲涵表示,如果他感到力不能及,政府愿以700万荷盾的价格收购黄家企业。导致黄仲涵已经在暗中准备移民新加坡,将黄家的产业搬到新加坡英国殖民地去。
连黄家这种身价上亿美元的dǐng级华人荷兰人都敢肆无忌惮的搜刮,普通华人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是想刮就刮,故事中那种富裕华侨要靠着日本女身份躲避荷兰警察勒索的事情绝对不是虚构。
相比英国人对殖民地的经营就宽松多了,华侨起码没有人头税,所以华人在哪里大力经营橡胶种植业,甚至开银行办报纸的实力比印尼这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