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十三节 关东大地震 (3 / 4)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但是走希腊,这个难度很大,他们最近的距离是经过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才能到达塞萨洛尼基,经过三个国家海关协调,铁路调度都是很大的问题,如果往北走,不管是经过德国还是波兰,都只需要经过你一个国家,往南走奥地利和意大利也才两个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希望通过奥地利走意大利的港口出海,因为他们跟奥地利毕竟曾经是一个国家,奥地利人显然更好打交道,比南欧塞尔维亚那些斯拉夫人更容易沟通,毕竟一战之中捷克的士兵也没少跟塞尔维亚和俄国的斯拉夫士兵厮杀。

        杨潮不打算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活动,只是建议他们可以慢慢跟南欧的国家谈判,中国商船队在希腊拥有**运营的港口,一旦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打通往南的通道,到中国的贸易就很畅通了。

        捷克斯洛伐克当然也想摆脱这个地理困局,决定做外交尝试。

        接着杨潮跟捷克斯洛伐克的合作伙伴斯柯达工业集团和汽车公司参观。

        书商克莱门特一直陪同杨潮,克莱门特帮助劳林在青岛建立了工厂之后,研发、生产任务都是劳林在主持,克莱门特自己则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在他们的汽车公司总部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小城坐镇,希望拓展欧洲市场。

        杨潮知道克莱门特非常坚持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汽车,这不仅仅是因为利益,还有捷克人的民族尊严在里面,当年他还是26岁的年轻书商的时候,喜欢骑行,但是捷克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工业,他用的是德国自行侧,一次车坏了,他将自行车寄回了德国,并写信结果德国人连车带信都给他退回来了,因为克莱门特是用捷克语写的信,德国人只回了一句话“如果你想我们答复你的要求,那么至少要用我们的语言”,结果民族感情深受刺激的克莱门特经朋友介绍跟机械师劳林合作要制作自己的自行车。

        他们给公司取名,捷克语意思是奴隶,用来激励自己。

        捷克人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跟德意志人居住在一起,始终在跟德意志人竞争,德国人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竟然打造出了从纺织、木材加工、制鞋、玻璃制造、啤酒酿造到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一整套工业体系。

        因此从中世纪开始,捷克这块地方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工业重地,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甚至比德国还高,后来从苏俄制度转变之后,他们也是前苏国家中第一个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

        对捷克人的精神杨潮还是很敬佩的,就跟波兰一样,长期被德意志人压迫,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很强,跟波兰不一样的是,他们从德意志人身上学到了严谨、认真的作风,和高度的组织能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