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二节 公屋问题 (4 / 5)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真正电表入户,那必须是家用电器大大普及的时代,用电量激增的时候,而不是现在这种一家平均15瓦左右的灯泡用电量的时代。

        同样的道理还有电话,都是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然后享用电话服务。而不是根据流量来计费。水费也大致类似如此。不过现在的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因为电话按月付费,很多人就抱着电话不放,用水也是大手大脚根本不知道节制。

        “启超公现在可是中国最大的包租公啊!上海一地怕是有十万租客了吧。”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好的总比坏的多。

        梁启超笑道:“这个包租公做得,做得啊。老夫做的畅快。”

        上海未必有十万租客,但是全国有百万却是肯定的,能为全国百万人提供便宜的体面住处,让居者有其屋这种理想还是很让文人有成就感的。

        只是:“好像还是有许多人搭着窝棚啊?”

        对此杨潮很不理解,理论上来讲,公屋租金并不昂贵,上海的城区工资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日薪一两的水平,只要能找到工作,一个月30两银子是有保证的,公屋的租金就是按照这个标准,一个月现在是10两银子,不超过普通工薪阶层三分之一的工资水平,却能享受到廉价的电力和比较方便的用水,但是很多人还是宁愿在空地上搭个窝棚,在河边,在桥底下到处私拉乱建。

        一个自由的大都市,总是不可避免这种贫民窟的出现,可现在上海的贫民窟中居住的却不仅仅是无业游民,有相当多都是赚不少钱的打工仔,可他们省吃俭用宁可将三分之一的工资省下来寄回老家,也不愿意花在改善居住条件上。

        梁启超对此也很郁闷:“哎,现在住公屋的,都是中产阶层。大批一个月挣上百两银子的体面人喜欢住公屋,反倒是那些穷人舍不得住。”

        杨潮点点头:“一个月三成的工资交了房租,确实很有些舍不得。老百姓还是穷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