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环境的改善,加上弗拉基米尔同志施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缴纳重税后,卖出多余的粮食,苏俄农业慢慢恢复了过来,起码可以不饿死人,还能再次向欧洲出口粮食了。
不过弗拉基米尔同志却在几年前去世了,大权旁落到了史达林手里,经过激烈的斗争,史达林排挤了托妞等竞争者,独揽大权,国际国内形式改善,自己又大权独揽之后,让史达林感觉到苏俄暂时是安全的,所以他心里又升起了不安分。
今年大规模的改建、扩建了一批旧企业,将苏俄的工业实力恢复到了沙皇时代,也让史达林摸索出了一些苏维埃式发展经济的心得,一个计划经济的念头在他脑子里成形了,苏俄开始轰轰烈烈的制定五年工业计划。
杨潮亲自带领老朋友基里连科的代表团,在山东各地转了一个遍,让他们看了该看的,也看了不该看的。
“我国的工业发展,一开始是有一些盲目的,建设了太多的重工业。当时西方国家盛传我国即将崩溃,可惜他们的预言破产了,我们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为世界前三的工业国家,只是很长一段时间工业模式很不平衡,重工业产品严重过剩,轻工业发展却不足。因此当欧洲战争一结束,我国很快就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杨潮带着基里连科参观青岛、烟台等地的大型工业,并且苦口婆心的讲述中国的经验,不过杨潮知道他们不会听的,但这个建议却会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等过了许多年之后,当俄罗斯人翻开老报纸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人给他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可是他们的先辈没有听取。不知道会如何懊悔呢。
基里连科确实没有兴趣分析杨潮的话,他如饥似渴的参观着中国的大型工业,心里却畅想着苏俄的未来,他们总算停过了最难的时光。掌握了一个庞大的国家,该到了实现他们理想的时候了,而他们的理想则需要机器设备的支撑,这些他们无法自产,只能依靠中国这样的帝国主义。
但基里连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苏维埃正在讨论的五年计划方案,去年12月,苏维埃的‘十五大’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的决议,打算通过计划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合理处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其实是高速发展重工业。
虽然人类实力上从未实施过这种经济建设方式,很多同志因此而十分悲观,可是作为一个坚定的无chan主义战士,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创造奇迹吗,帝国主义者还说工人阶级没有自己领导自己的能力呢。结果呢,他们在苏俄这个世界上人口排名前列的大国中,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不但取得了统治地位,他们还消灭了剥削阶级。
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新世界,就能创造一个新制度,一个人类最进步的制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