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三节 世界民族(1) (2 / 3)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杨子矿业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经营都比较平稳,在澳大利亚的项目,是摩根出面,中国东北和山东等钢铁公司经营管理,罗斯柴尔德家族占有股份,英国人在外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始终比较配合,这里出产的铁矿,绝大部分都直接运到广东,然后在中英合资的钢铁厂中变成钢材,接着供应给中英合资的造船工厂。可以说澳大利亚的铁矿,是中英在广东合作的基础,因此英国政府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又在夏威夷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让澳大利亚接收了夏威夷,因此他们又一次放开了移民的配额,现在已经在皮尔巴拉地区移民了20万人,主要都是矿工和他们的家属。

        充足的劳动力之下,矿业公司在皮尔巴拉地区已经开发了三座矿区,修建了港口和链接矿区和港口的重型载重铁路。100列能拖拉3000吨的超重柴油载重机车奔驰在旷野中的铁路上,每年能够将铁矿区出产的1500万吨铁矿石运出矿山。

        勤劳的中国矿工家庭,男人下井劳作,妇女则在矿区周围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利用矿区的深水井浇灌出了鲜美的蔬菜。孩子们则在矿区各级学校里上学,一天管三顿饭。还有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机,涌入了这里,大量杂货铺、饭馆和旅馆开办了起来。

        一个纯粹的中国城镇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建成了。

        杨潮在巴西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移民,因此将7成的收益都还给了巴西人民,大量利润都继续在巴西投资,而且主要投资于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这些年利用铁矿利润已经修建了山千公里的铁路。

        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小镇伊塔比拉发展成了30万人的大型城市,其中华人就有20万人,杨子矿业控股的渣打矿业公司,用铁矿的利润修建了从伊塔比拉深入内陆农业区的铁路线,还有通向其他矿山的铁矿专线,让伊塔比拉成为了一个农产品和矿产品的集散地。

        沿着铁路向内陆延伸,中国农业资本跟巴西农业寡头已经合作经营了400多个大型农场,全都是10万亩左右的大型农场,以现在的耕作水平,一个壮劳力使用大型农机耕种。人均耕作量在200亩左右,10万亩就需要500个壮劳力,500个壮劳力,就意味着500个家庭。

        中国资本家将中国式的租佃制度引入巴西。从开垦荒地开始,就见土地租佃了出去,农民出劳力,农产主提供农机和种子,以及负担农民的生活供给。等收获之后双方平分收益,看似将一般的收入让给了佃户,但是却省却了高昂的管理成本,这些佃户自己管理自己,心中有自己跟自己干的意识,不用人监督,劳动积极性就很高,让总是为工人偷懒而烦心的巴西农场主们惊讶不已。

        一开始由于荒地太多,农民招募不足,他们就将大量的土地分包给中国家庭。一个中国家庭最夸张的时候,甚至承包下了一万亩荒地,可是等他们有了收获,立刻开始呼朋引伴,不几年就把他们的亲戚朋友接了过来,一块万亩左右的土地,需要50个壮劳力耕种,就能吸引来50个家庭,50个家庭,正好可以组成一个中国小村庄。

        所以跟伊塔比拉哪里矿工家庭集中在城镇中的情况不同。在广袤的巴西内陆地区,竟然组成了一个个中国式的小村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