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四十七节 天不遂人愿 (3 / 4)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全国人民都对米青政府寄予了厚望,正是这种厚望,才促使米青高票当选。而且投票率创造了一个纪律,参与投票的人口首次超过了1亿,而且高大1.8亿人。显然3千万渴望提高工资的工人,和他们多达1亿以上的家属和亲人的美好愿望,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

        米青上台第二天,退出的第一项政策,果然就是他竞选时候的承诺,她向议会提交了立法规定最低工资的法案。

        但米青显然太过于理想主义了,他没有顾虑各省的不同情况,而是一刀切,要求所有的省份都必须做到最低日薪一两的底线,他也没法做出区别,竞选的时候。如果说要给山东制定日薪一两的标准,给河南日薪半两的话,恐怕河南百姓不但不会领情,还会谩骂她呢。

        法案通过了。

        国会议员不敢否决这项议案。因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意愿,他们敢否决了这个议案,明天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这些国会议员可都是享有崇高威望的各地名流,哪怕是其中的资本家阶层。也不敢为了维持利润而挨全国人民的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执政者的一种约束。

        提高工资,众望所归,善良的想法,未必能取得善良的结果。

        中华共和国政府的效率可能比不上后世的那个人民共和国,但是中华共和国对待法律的态度,却极为认真,王宠惠等充满理想主义的法律人士,制定出了完善的司法体系,一旦法案通过。那必然是有执行机构的,绝不会让法律条文成为一纸空文,只观律条在,无人去执行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法案通过之后,立刻就有之法部门开始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监察部门开始介入,当然还有强大的工会势力在紧紧盯着资本家,一旦他们违反法律,立刻就会被告到法院去。

        在违法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人去违法了,司法成本反而会降低。

        但违法成本高了,资本家不敢违法,却敢缩减员工数量。

        先是很多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临时工。突然发现年后他们没以前那么容易找到灵活干了,以前他们只要等在城市中约定俗成的某座桥下、或者某个庙前,就会有人来招短工,几乎每天多少都能找点活干,可是这次他们发现,招活干的难度大多了。一开始一天半才能找到一个活干,接着是两天,然后三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