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八十一节 梭哈 (1 / 4)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第180票。

        ————————————

        中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好转,过了半年时间,国家复兴开发公署最后招募了3000万人,然后将这些工人分配到了各个巨大的国家工程上面,大西南铁路复线工程,渤海跨海大桥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百个,当然不是一次性开工,而是分批次,用10年时间全部完工,每年平均建成10个,最多同时施工40个。

        目前这些国家工程的修建已经到了一个高峰期,同时施工的工程项目达到了38个,每一个都是十万工人级别的大工程,容纳了近1000万工人;另外还有全国各地的城市改造计划,也容纳了1000万工人;剩下1000万工人中,服务于后勤部门的有3,500万工人,剩下的工人则在轮休。

        就这样解决了3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市场中抽走了3000万适龄劳动力,让就业压力顿时得到了释放,工人有了工资,就有了必要的消费,尽管因为经济危机对心理的打击,此时人们花钱的态度跟几年前相比大相径庭,开始精打细算,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必须消费还是必不可少的。

        让吃惯了肉食的人去改吃素,那是十分困难了。因此经历了大繁荣,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国人,他们的消费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也十分有限,因为很多商品都已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必需品。

        过去的百姓,只认口中食,衣服都是能讲究就讲究,现在的国人,年轻人认为收音机也是生活必需品之一,汽车虽然还是奢侈品,但却已经是富裕生活的象征,但凡有点积蓄的年轻人。无不想要买一辆汽车来彰显身份。

        所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虽然大大降低,却已经回不到满清时期那种吃饱就好的状态了,所以以这些消费品为业务的大量产业慢慢开始恢复经营。

        但经济的活力跟去过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语,主要原因依然是人们的观念问题。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本来就有储蓄习惯的中国人更是将绝大多数收入存起来,不敢随意花费,除了必需品之外,暂时不打算添置大型消费品。资本家也变得谨慎起来,哪怕分明看到行业的前景,也不敢像过去那样疯狂投资,因为经济危机给他们的刺激太大了,他们看到了大量疯狂投资扩张的同行最先破产,多少人直接跳楼自杀,他们不想重蹈覆辙,宁可忍住巨额利润的诱惑,小心谨慎的稳健经营,也不想一口吃掉所有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和资本家都显得谨慎。市场自然缺乏活力了。大危机之前,央行印刷的纸币总量不过300亿,其中200亿还是杨子银行时代印刷的银行券,可是杨潮成为应急大臣之后,央行开启了印钞模式,已经投入市场1000亿纸币,但是市场上却显得资金紧张,正是因为活力不够的原因。过去300亿纸币,通过冒进的银行系统,可以扩张成十几倍的资本流通。而现在1000亿投入进去,杠杆率还不到5倍,市场上的流通量自然却抵不上大危机时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