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伦已经等到了他要等待的时机。那就是春暖花开,积雪消融,交通通畅;第二,加伦可不想在敌人只有50万的时候不动手,等敌人100万的时候决战;第三,才是来自斯大林的压力。
杨潮派飞艇炸断了库尔干一带的铁路桥,这给苏俄的物资运输带来了一些压力,好在加伦已经在前两个月内积累足够多的军事物资,另外那些大桥上的桥梁恢复虽然很难,但是采取临时措施。比如搭建木制临时桥梁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最极限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渡轮将火车车厢一节一节的运过河去。
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伦就是这么一个耐得住性子,不会慌张的将领,也是一个劲敌。
加伦准备妥当之后,终于在6月底,出动了30万大军,向济马展开了稳妥又坚决的攻击行动。
如果换成图哈切夫斯基他可能会派100万人,就好像他进攻波兰的时候一样。孤注一掷不计后果,这种人可以取得惊人的胜利,但也可能品尝难以下咽的苦果,可加伦这种人。他不能创造奇迹,也不会得到灾难。
他有300万人,在泰舍特集中了100万,只派了30万作为进攻部队,其他留作预备队和后勤支持部队。
“30万?”
杨潮啧啧着,看起来不是大麻烦。可是打败了这30万,也不能让加伦伤筋动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啊。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我要你们把这些人全都留下来。”
想了想,不顾伤亡的拿下这些人,确实没有军事意义,但却有政治意义。
加伦是一个军事家,他的棋盘总在战场上,杨潮却没把他当做对手,只把他当做棋子,杨潮的对手是棋盘之外跟他一起下棋的史达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