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正在秘密武装德国,他们自己就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没有兴趣向苏俄大量提供机器设备,美国的设备的价格太高,跟中国相比没有太大竞争力,毕竟美国制造业领域的工资水平可是日新五美元的档次,而中国机器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虽然比最低工资高一些,达到了日新2两左右,折合美元也不过4两多。
距离上中国也更近一些,现在用铁路运到西伯利亚边境交货就可以,虽然苏俄的火车也要烧煤,可是他们自己内部计价不用外汇,以苏俄的经济模式,基本上不会考虑成本问题,因此中国货的交货价格稍低一些。
更让杨潮惊奇的是,苏俄竟然也向美国下了大量的订单,数量大概是中国的一半,罗斯福承认苏俄政府,跟苏俄政府建交,还解封了当年查封的沙皇资产6000万,其中4000万都归苏俄支配,苏俄不可能不给美国一个面子。
但问题是,他们凭空增加了一半进口机器份额,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业计划发生了改变,经过多重渠道确认后,杨潮才惊讶的发现,史达林确实更改的五年计划的方案,从过去新建4500座工厂,扩大到了6000座工厂,显然西伯利亚战争中,苏俄武器装备全面落后的现实打击到了史达林同志,经过确认,他们向美国下达的订单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飞机和坦克相关的设备。
本来因为战争工业机会就已经延迟了,史达林不但没有缩减计划规模,反而大大扩大,果然是深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真理。
另外苏俄还向中国提出了许多要求,让杨潮也感觉到很棘手。
首先他们要求收回中国矿业公司在托木斯克的铁矿运营权以及其他地方的矿产所有权,这次他们到没有不讲道理,愿意花钱购买,这些杨潮也可以暂时让给史达林,可是他们还想收回秋明油田。
“告诉苏俄人,那些矿产和石油,是我们当年给沙皇10亿美元换来的,如果他们想收回的话,就把沙皇的债务偿还了。”
杨潮可不想轻易将石油安全交给史达林控制。
虽然史达林答应他们收回油田后,会以更便宜的嫁给供应石油,那也不能答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