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技术其实可以当做一类,杨子实验室跟在中国和意大利都有相关的项目,都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都还没有能够实用,最重要的是没有紧迫的需求,雷达技术还很不可靠,而且没人看得到技术,因此只是一些天线爱好者在研究接收显像技术,无线电通话技术,第一通话质量还不够清楚,第二设备太大,一个人都背不动,甚至需要车载,显然很不实用。
这两种技术显然只有军队才有需求,所以都是在二战中才发展起来,美国的加尔文公司好像已经生产出了类似装备,不过目前只装备罗斯福身边的特工,属于保密装备,战争中大量生产,加尔文公司也改称摩托罗拉。
杨潮将瑞士和上海的相关项目进行整合,要求他们互相合作,尽快研制出实用性的雷达,用来发现敌方飞机,无线电通话技术,则要求能研究出可以单人背负的装置,应该说,在技术上并没有超越这个时代,应该很快就能生产出来。
直升机技术,其实也没有跨时代,只是没人研发而已,一个意大利人提出了这个设想,获得了杨子实验室的资助,在瑞士展开研究,杨潮打算将他的研究带到中国来,放到青岛,就在齐柏林公司进行研发,那里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更强。
第三类技术,则比较恐怖了,是核能研究。
此前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杨子实验室跟他们合作建立了一个原子能研究室,他们建立了一个研究链式反应的对撞机。
核能领域的发展已经很早了,居里夫人那一代人先驱不算,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推论出质能公式,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完成了,33年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在英国提出链式反应原理,提出用中子来代替低效的带电粒子来轰击原子核,从而引发链式反应来释放能量,这是核技术开始使用的标志。
杨子实验室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试验的,目前刚刚确认了链式反应的有效性,但还没有达到引爆原子弹的临界点,取得同样成果的还有奥地利和德国一些科学家,他们同样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但是现在科学家们都幻想着能利用这股能量,而不是用来做炸弹。
杨潮邀请苏黎世大学到中国来建立联合实验室,如果他们不打算来中国,那么杨子实验室希望他们帮忙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核能研究实验室。
南京高等师范的原子物理学这个时代站在中国的巅峰,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在这里建立了物理试验室,培养出了了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余瑞璜等博士级物理学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