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讨价还价 (2 / 6)

作者:公子許 最后更新:2024/4/19 12:47:13
        只要中枢当真只想着让世家门阀拿钱将那些侵占的土地买回去,那就一切都可以谈。

        诸人互视一眼,并无异议。

        *****

        “三法司”几位大佬带着属下返回长安。经过几天准备,许敬宗再度带领所属文吏抵临伊洛之间的洛阳于氏田地,这回偃师县的官吏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老老实实取出土地账册,找到属于这块地

        的记录交给许敬宗,并且配合中枢官员勘察地界、丈量土地。国家授田之处,似洛阳于氏这样的人家都是大块大块的整田,不过经过十几二十年的侵占、开荒、兼并,无数小块农田被归入其中,这就导致田界混乱曲折

        ,骤然丈量,着实费事。不过洛阳于氏乃是第一个突破口,必须稳稳当当清清楚楚的予以丈量完毕,所以许敬宗不敢假手于人,只能整天靠在田间地头亲自监督属下文吏,不敢有一

        丝半分的懈怠疏忽。

        六天之后,才将洛阳于氏三十二万亩田地丈量清楚……尚善坊魏王官廨之内,房俊拿着土地账册与丈量田亩的实际账册对比一下,对一旁的于保宁道:“国初之时曾责令各地州县都辖内土地丈量过一次,再加上那些年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对于家的赏赐,总计二十四万亩……现在量出三十二万亩,差距八万亩,短短二十年时间,于家便侵占、兼并了这么多土地,若是大唐

        千秋万载,你们于家岂不是将洛阳地域全部侵占?‘一家一城’,了不起。”

        这还只是洛阳,若是关中,只怕侵占、兼并之程度更甚。所以说“土地兼并”从来都是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大唐立国之初确立“均田制”,其意义就在于“耕者有其田”,固然难以避免兼并,可最终还有不准许买卖

        、也不会收回的“永业田”存在,百姓不至于闹到“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破产状态。

        结果这才过了多少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