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事件本身造成的影响不谈,仅以纯粹的战略战术角度来看的话,特雷斯考夫的意见确实颇有革新之处。
hsE计划中,左翼的任务用“固守夹击”一词便可概括。按照总参谋部的设想,依托齐格菲防线一系列要塞工事,守军完全能坚守半年以上,而右翼闪击部队最多只需几周时间就能完成迂回包抄。在此期间,查理曼军队主力将被1引到齐格菲防线上,届时守军大可利用P0兵力量减少敌军的数量和士气,最终和迂回部队围歼敌人。
从理论上来说,这没什么不对的,充分利用己方的各种优势削弱甚至消灭对手本来就是用兵基础。但特雷斯考夫尖锐的指出:左翼显然没有考虑到,如果敌军在坚城壁垒下损失惨重却寸土未得,转而掉头迎击机动部队时,防线守军该如何处置?万一最终决战时,包围圈内的敌军数量依旧庞大,且抱定必S决心S战到底时,又该如何处理?
说到底一句话,总参谋部给予左翼的弹X空间不足,万一发生计划预测外的状况时,极有可能因为一环脱离诱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作战功败垂成。
针对这一问题,特雷斯考夫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渐减邀击,机动防御”。
所谓渐减邀击,是利用机动X强的小部队和航空兵,在查理曼军队前进至齐格菲防线途中发动不间断的遭遇战,使本来拥有数量优势的敌军无法集中全部兵力攻击齐格菲防线,必须cH0U调部队防御不知从何处来的奇袭,同时万一敌军转向时亦可对其进行牵制。
至于机动防御,则是当敌军攻击时,主动放弃次要地区,拉长敌军补给线,当对手后勤难以为继时发起反击。充分利用运动战消耗、牵制对手,使之无法轻易进击或撤退。
“特雷斯考夫上校的设想很有创意,也充分利用了敌我在通信和机动力上的巨大差距,但他忽略了他那种战略必须的两个条件。”
摇晃着食指和中指,李林悠然说到:
“广大的战略空间,以及近乎理想化的事态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