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就算知道突破口是阿登,罗兰还是无法挽回什么。
“hsE计划”的JNg髓并非“右翼闪击”,或者说不全是,其真髓在于“旋转门效应”。
看看地图上防卫军的部署就会发现左右两翼的兵力分布极不平衡,两翼兵力差距高达1:7,近八成的兵力和技术装备集结于阿登地区。显然,这将是一击凶猛的右g拳,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略突破和迂回。然JNg妙之处并不止于强大的右翼镰刀,看似空虚的左翼亦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妙着。
按照“hsE计划”,即使查理曼攻入洛林塔和阿让拖拉通,将防卫军左翼压迫至莱茵河一线,也不能妨碍右翼集群穿越阿登,渡过马斯河,突破sE当的南下迂回攻势。随着查理曼主力东进越深入,以后的危险也越大,最终将形成诱敌深入,查理曼军远离其补给终点的危险境地。当防卫军右翼以“梅斯——蒂永维尔”地区为轴心,完成向西南方向的迂回转向,绕开正面敌军和防守严密的要塞筑垒地域,席卷查理曼军队后方时,过于深入且背后受袭的查理曼军将更容易崩溃。
整场战役犹如一扇巨大的旋转门,查理曼越是用力的推前面一扇门,后面旋转过来的门板打在背上的力量就越大。
正是基于这种设想,防卫军左翼被赋予的任务是以5个正规野战师和3个辅助师部署在24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牵制查理曼军主力,以防御工事和机动防御相结合,且战且退,引诱敌军向莱茵河深入,进入梅斯至孚日山脉的“口袋”。依托齐格菲防线将其“钉住”。如果右翼得手,敌军后撤,就紧咬不放,从正面协同聚歼敌军主力。而右翼的任务,正如之前所述,是绕过边境线上的敌军主力,向其侧后实施战略迂回。突破sE当——凡尔登一线后到达吕德斯西面,再折向东南,然后以宽正面向东挺进,打击敌军背部,迫使其溃散,最终将之驱赶进包围网加以歼灭。
罗兰或许可以看穿右翼的大范围长距离战役机动,但左右两翼的联动不是能轻易看穿的。就算看穿了,他也不可能说服王太子与其幕僚,采纳他的对策。政治上不存在这种可能X,更重要的是王太子和他手下的榆木脑袋无法理解。
对行军速度维持在每天20公里,连续持续4天以上后勤T系就会面临崩溃风险的军队来说,长达700公里的持续快速行军是不可想象的。这背离了他们的常识,更不是他们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的。对于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些人的选择从来都是不相信。
所以hsE计划会顺利的继续下去。
“我们已经在阿登集结了两个装甲军,主要的装甲部队集中在离前线9.7公里的位置,几乎所有运动都在夜间进行。以豹式战车底盘改装的自行探照灯测试良好,灯光经由云层反S,足以为后续部队提供照明。车辆部件的润滑,静音履带的配置都已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