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国制305㎜40倍径战列舰主P0实际上就是阿尔b昂制12寸主P0的公国版本,除了因为冶金锻造技术和发S药的问题导致X能略输一筹,基本结构和原版相差无几,X能参数也只是稍稍缩水。
这种火P0可发S3317公斤重的P0弹,其新式P0管相对旧式P0管有所延长(佩列斯维特级和罗斯季斯拉夫级的主P0口径均为305㎜,身管长度只有30倍径),膛压更高,初速也更高(30倍径P0P0口初速仅为每秒580公尺,40倍径P0P0口初速为每秒792公尺),以十五度标准发S角开火时,S程可达14000公尺。为了能加快供弹速度,P0塔内安装了新式的电动扬弹机,因此S击速度b以往的战舰更为快速。全部两个双联装P0塔,沿用自佩列斯维特级开始的统一标准被安装在艏艉的中轴线上。
这是一款出sE的舰P0,X能优异,表现出众,象征着公国工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充分满足了公国海军的需求,使得公国海军军备第一次有了和列强诸国正面叫板的资质。
只不过——
再先进优秀的武器,对于X能范围之外的事情也是无能为力。
不管是将仰角抬到三十五度以上,还是P0击21000公尺外的“冯德坦恩”号,这都超出了这款武器所能达到的极限。
其实公国和阿尔b昂不是没有机会让自家的大型舰P0增加仰角和初速,在305㎜级别舰P0的研发讨论阶段,就有工程师提出是不是采用高初速轻量P0弹的设计,换取更远的S程和更大的仰角,结果一经提出就遭到众多反对而被放弃。
反对的理由是高初速轻质量P0弹固然有一定的S程及S速优势,但高初速本身就意味着后坐力并不b发S重型P0弹的舰P0小到哪里去,如果再加上大仰角设计,必然会造成P0塔必须放大设计,装甲布局和支撑结构等等必须推到重来,这反而增加了工程难度。另一个问题是高速轻弹在中近距离的交战表现尚可,但在超过一万公尺的远程S击时,其动能衰竭很快,穿深会大幅下降。对于以帝国为假想敌的军方人士,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谁都知道帝舰在防护X能上的优势,各方在检讨次世代主力舰P0选型时,远距离(一万公尺左右)的装甲穿深是绝对的y指标,不能在这个距离上打穿300㎜均质装甲的舰P0统统都拿不到订单。于是乎仰角二十度左右、发S重型P0弹的舰P0成了阿尔b昂与罗斯联合公国水面及空中主力舰的标配。
阿尔b昂和公国显然忘了,他们的指标和要求其实是将水面舰艇的战斗经验套用到了空中,水平面的二维战斗确实更看重S程和穿深。可空中是立T的战斗,除了距离,还有高度需要考虑。面对来自头顶的攻击,如果不能做出反击,战列舰被驱逐舰吊打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博罗季诺”号的第一轮齐S毫不意外的砸在了地面上,除了制造出一些声光效果和在地面上砸出两个大坑,没有哪怕一丁点的作用。坐镇舰桥的费尔克萨姆上校皱着眉头大声命令全舰队加速爬升,船舱内的水兵、工程师、魔法师也竭尽所能想要让这条战舰追上爬升中的敌人。然而他们的努力并不能突破机械的X能限制,蒸汽机的锅炉压力、天晶内置术式的输出功率,船T的承受能力——这些冷冰冰的东西不会因为努力、斥骂而改变。如果一条浮空战列舰每爬升一百公尺需要三分钟,那么它就一定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谁也不可能缩短。
三分钟时间,“博罗季诺”号打出了四轮齐S,没有一发命中。面对这种除了浪费P0弹和时间之外没有任何作用的糟糕成绩,费尔克萨姆上校几乎快被气疯了,可他对此无可奈何,不管上校是破口大骂还是威胁要把P0手和轮机舱里的士兵全吊S,他都无力改变现状。
可能是看够了公的拙劣表演,想要示范一下真正的P0术,也可能是终于进入了能让队列发挥火力的时机,帕西法尔舰队领航舰“贝尔兴”号开始了P0击。
“贝尔兴”号原先是帝的浮空驱逐舰,其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主P0为五座双联装128㎜61倍径重型防空P0。b起那些动辄300㎜以上的大管子,该P0的数据可能有些不好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有战舰无视其威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