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0世事总有意外人间才精彩,下 (2 / 6)

作者:山水话蓝天 最后更新:2021/12/14 13:06:12
        河北东西两路边区就没有百姓生活,只有军队、僧犯或改罚为边关屯田的准宋军歹徒。这些人中,军队将士不会外出瞎逛荡,因为饭店酒肆青楼啥也没有,出来逛什么?军令也不允许擅自离寨离城外出,出外的都是一队队一伙伙的,要么是骑兵巡逻辖区,要么是押送军资去边塞的,都是集体行动,外人难以冒充。

        僧人?

        就不用说了,特点太鲜明,就算辽国斥侯特意剃了光头潜进来冒充,僧犯们脸上身上还有囚徒金印标志呢,就算这也能冒充,还有个识别问题在,僧犯在一处处村镇居住生活负责耕种,都有管理监控的编号,并且彼此熟悉,至少是一看脸就知道有这么个人是本村镇的,而且僧犯在严酷的军令和官方监管者控制检查下自己就管理严格,有村长僧头,到下面大大小小的僧头,一齐负责管理好本村镇人和事务,外出干活都是集体性,人头一个不少也不能多了的一齐出一齐回,否则不准外出,也没有能在外游荡或窜村访友什么的独行者或三五人小团伙辽斥侯若是想冒充,谁给他证明是合法者?见到陌生僧人出现,当地僧犯自己就主动抓了立功,抓了准没错,就算不是辽军探子,也必定是犯规外出要惩罚的僧人

        至于说某村某镇的僧犯集体收留隐瞒了辽奸细,以此和痛恨的官方作对,那不可能。

        举报有重奖,僧心难齐。

        本村地域和来源极其复杂的僧人都难以做到保证不泄露秘密,何况,间细不能总在一处呆着,得到别处去,就需要别处的僧犯也集体愿意收留和隐瞒,这个难度系数就大得没边了。

        还有,官方管理者严密控制着粮食供应,并且没有规律的突袭来分派检查工作和僧员

        屯田军和僧犯的情况差不多,

        脸、身上都有标记,严格的集体生活,也不是外人能蛊惑收买、杀了冒充得了的。

        沧北严密的管理体系早已让辽国探子吃够了白去送死的大亏,早死心不去侦察了。这也是沧北五十多万僧犯已经转去海外了大半,赵廉在谈判时对辽王耶律淳仍说是五六十万耶律淳却丝毫没意识到其中有诈的主要原因。

        赵廉的管理控制方法也让其他北边军学用了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