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军太多骨G当着宋朝廷的兵,吃着宋廷的饭,心向着的却是别国,惦记的是最现实可能的先加入沧北军,追随能另立强大政权的赵廉,更好更有底气地活下去,在此基础上进而谋求投海盗也就是说他们拥护却并不真的效忠赵廉。
参战所有边军被点醒明悟的是这个。
这些人,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战后必会被朝廷深深顾忌甚至痛恨,却因为边关万万缺不得这些人撑着,也不能象往常那样挑出J个立典型玩杀J儆猴,否则必会伤了边军的心,激怒本质就是土匪的边军想立典型杀也未必能杀成,更大可能的是朝廷在边关负责监控和下令杀的那些人被边军杀掉总之朝廷不能询罪找借口清除掉追随赵廉参战的任何人,只能以奖功升职、调防等方式迅速分拆调到西路各处边关监控利用着,或是紧急顶上沧北军叛逃后形成的边关缺口。
赵廉意外没了。断了这个念想,新沧北军能指望的就是朝廷新调来的统帅是张叔夜那样的靠谱的士大夫。只要是踏实靠谱点的领导,不会不懂装懂高傲轻浮瞎弄,他们就可以相对安心地继续守边奋勇下去,让海盗看到他们的表现以邪恶僧人为主的沧北军能加入海盗,这给了边军更坚定的奋斗目标,更足的信心和动力。
将士们对新统帅的要求真心不高。
在这种军心基础上,以宗、刘二帅的老辣素质,以及柴进的间接协助,完全能轻易赢得军心,在边关迅速站稳脚根,和张叔夜一起把东路边关掌握实了。
然后,一切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严酷客观形势变化所迫很自然地发展演化下去
赵岳对自己的北边关战略计划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仅仅准备好了边关的事,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在朝廷内部发力,必须设法整顿全国力量,进一步加强宋朝廷的统治能力。
这件大事就得依靠欧Y珣年后来完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