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多云,微风。
长安城的街道上几对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年轻生,看样子是正准备出城游玩。
倒不是说他们一定是国子监的学生,因为长安城的官学,除了国子监之外,还有许多,诸如崇文馆、弘文馆、司天台(学天文的)、太医署(学医的)、太仆寺(学兽医的)等等。
这是在都城长安,要是在地方上,也有地方上的官学,例如在各府有府学,各州有州学,各县有县学,县内又有镇学。隋唐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还是非常完善的,当然这个时候统治者对文化的包容能力,也是明清时期所不能b拟的,尤其是贞观时期,这也是李泽轩敢这么跳、提出工学的原因之一。
“咦?你们快看!炎h院在招学生?”
“炎h院?这是什么院?怎么从未听过?”
有两个生拿着刚买到的报纸,边走边议论道。
“我说你最近没有出长安城吗?东郊云山上最近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你居然不知道吗?”
高个生疑惑地问道。
稍矮的生尴尬道:“呃!最近天气太热,小弟还真没有外出过,郑兄,你快说说那云山上到底有何动静?这跟炎h院又有什么关系?”
“呵,炎h院你没听过,那永乐坊的李县男你总听过吧?这炎h院就是他办的,院就是位于云山。最近一个月,云山那边云集了数百能工巧匠与上万民夫,就是为了修建炎h院,据说光这院,李县男就往里面花了二三十万贯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