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轩听罢,脑海中迅速回忆起了前世的一些事情,心中忍不住猛然一惊,好家伙,这李淳风不经意的一个发现,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事情啊!
在他之前所处的那个世界里,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下落的苹果,于是意识到了万物之间的万有引力;A因斯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认为引力是时空弯曲的表象。
牛顿和A因斯坦时空观的一个重大分歧是关于引力对光的影响。
虽然经典动力学预言,恒星的引力可以偏转光子的路径,但A因斯坦认为这个预言只是实际情况的粗略近似,并非是恒星的引力拉扯光子,而是恒星弯曲了空间结构,这就像站在蹦床上的人弯曲了表面一样,光子就像滚过蹦床的小球,沿着弯曲的结构在运动。
从光子的角度来看,它总是以直线行进,而时空的扭曲导致了光子的偏转。因此,引力是空间曲率的一个表现。
由于太yAn是我们太yAn系中质量最大的物T,产生的时空弯曲将会是最明显的。但是为了检验广义相对论,天文学家必须研究靠近太yAn边缘的背景恒星的位置,从而来确定光线经过太yAn附近时发生的偏转角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偏转要b牛顿力学的大一倍。
然而,太yAn非常明亮,想要看到太yAn边缘的背景恒星根本不可能,除非把太yAn光挡住——日全食。在日全食期间,月球运行至太yAn与地球的中间,刚好完全挡住了太yAn盘面。
1917年,A因斯坦的“小迷弟”戴森构思了一个实验,在日全食期间绘制靠近太yAn边缘的背景恒星的位置,然后与这些恒星在夜空中的正常位置进行b较,则可以观测到时空扭曲效应。这个实验,在1919年得到了验证,证实了A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X!
如今,李淳风趁着日全食期间,看到了星辰偏移,可不就是证明了A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大质量的恒星会造成时空弯曲现象,光在其中传播,会发生偏折,相当于是经过了一个“引力透镜”,以至于让人误认为星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星辰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李淳风,完全就是一个被玄学耽搁了的科学家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