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阵阵泛苦,兜兜转转又算是回到朝廷阵营,却要被刘仁轨区区一个水师偏将颐指气使,自己这一番操作何苦来哉?
*****
骊山东侧的官道上,数万人马狂飙突进,获得新丰之战胜利之后一路向东,行至骊山尽处折而向南,一路南下直扑灞桥。
尉迟恭引军急进,距离灞桥百余里的地方听闻右武卫移动至渭水、灞水的交汇处似欲渡河南下,吓出一身冷汗。若是任由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右武卫截断退路,自己麾下的右侯卫极有可能葬送在这灞水之畔……
不过旋即便有斥候传回消息,说是薛万彻将已经抵达河畔的部队又带了回去,甚至直接返回之前驻扎的营地,隔着渭水与长安遥遥相望。
尉迟恭顿时松了口气,想起临行之际晋王殿下的嘱托:毋须在意右侯卫的动向……
很显然,薛万彻不知怎么回事已经与晋王暗地里达成协议,极有可能在紧要时刻彻底依附晋王。
至于此番违抗军令之后薛万彻会否得到惩罚,尉迟恭毫不在意,一路领军直抵灞桥,与驻守此地的东宫六率对峙,适逢再度降下暴雨,只能暂时按兵不动,威胁长安。
不过尉迟恭也没闲着,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之内将自己的幼子尉迟宝环叫来。
长子尉迟宝林如今在水师效力,随军驻扎倭国,次子尉迟宝琪也在江南军中,唯有幼子一直带在身边,此番出征唯恐两军阵前刀枪无眼,所以将尉迟宝环放在后阵,确保安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