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84章 远攻近交? (2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赵仁有些发愣,而赵祯继而解释道:“孩子,这世界上没有盟友,也没有你可以百分百相信的人,有的只是无穷的利益交换和羁绊,所以你要的是掌握最大的利益,让自己处于利益博弈的优势一方,所以有的时候你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

        这些道理对于赵仁来说太过复杂,需要他消化一段时间,而赵祯打算利用这场西行对赵仁进行一场真正的教育。

        赵仁向赵祯一礼便在三才的扶持下退回到自己的马车中,刚刚父皇讲的东西有许多他并不明白,只能慢慢思索。

        而赵祯在锦榻上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便躺下休息。

        这马车坐的可远没有火车来的速度,但却也还不错,虽然西北之地无法建设耗费巨大的铁路,但公路的建设却从未停止。

        这不光是朝廷在出资建设,西北之地的地方州府也在投入大量的钱财建设,这其中王安石的功劳最大,他是第一个发现交通对经济影响甚大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大宋提倡修路致富的人。

        他所去过的州府无一例外不是以道路建设为吸引投资的主要手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这一想法的正确性。

        唯有如此才能让地方州府快速的富庶起来,当然朝廷在其中的投入同样也不少,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加强中央的统治,才能使得货物更快,更平稳的抵达边关。

        所以现在的西北之地并不缺少通常的交通,而这些漫长的公路建设需要大宋的水泥以及劳力,如此也为大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产业链循环,也是基建带来的红利与好处。

        赵祯斜靠在锦榻之上,微微感叹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聪明才智,而他自己也根本就没有前往伊斯法罕的想法。

        那里距离大宋实在太远了,作为大宋的君王,即便是现在已经成为太上皇帝,赵祯也没有离开大宋太远的打算。

        最好的地点在何处?当然是在铁门关外,也在塞尔柱的人国境之外,在瀚海之中的一处绿洲,那里是两国之间的一处中立地带,无论是距离大宋还是距离塞尔柱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并且还能让两国皇帝都带上士兵进行护卫,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意外的发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