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计策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登闻鼓的声音渐渐平息,读书人,商贾,百姓们在高大的g0ng墙上看到了他们的皇帝,才高声道:“何人击登闻鼓?”

        一帮人争相竞答:“我等草民击登闻鼓为陛下不平!”

        这是百姓的智慧,法不责众自古有之,并且这登闻鼓确实不是一人敲得动的,非五人无以响彻g0ng阙。

        赵祯上前压了压,整个宣德门外便针落有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发言,他的话便代表着上天的旨意,无论发生多少的地动,只要皇帝还在,便是上天意志的执行人,便是所有人的君父。

        因为百姓较多,赵祯便舍弃了绉绉的话语,用最为通俗易懂的对话方式向百姓说明:“朕知晓尔等敲击登闻鼓乃是为朕不平,但朕的罪己诏确实是朕所书,翰林学士制诰不过是例行誊写,改为骈而已,莫要牵连朝臣。”

        这话一出让百姓动容,在他们看来,都这个时候了官家还要为官员遮羞,实在是太过仁和,毕竟是官员上疏奏请官家自下罪己诏的,否则怎么会有这种事情?

        天灾便是天灾,和官家有甚的关系?即便是老天发怒,也不能说是官家的错,说不定是哪里发生了冤案,说不定是官员之有J佞,又岂能怪罪官家?

        在百姓们看来,官家这么多年来勤政Ai民,对百姓极为T恤,开发岭南之地安排下了多余臃肿的厢军,安排了一部分的闲散官员,也节省下了朝廷的钱财,继而这么多年的开疆拓土,虽年年用兵,但百姓的生活一天b一天好。

        创办书院,开设武科举,这些都给百姓有了走上台阶的可能,西征党项,南灭大理,挥兵南海诸国,这使得大宋的粮食产量增加惊人,原本少见的马匹在大宋也变得多了起来,难道这些不是官家的功绩?或是有什么错处?

        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读书人便自然多了,读书人多了便是治,何况大宋化环境相对宽松,又有格物之学争YAn,不再是孔孟之道独领风SaO,这算不得治还能是什么?

        治有了官家的武功也不缺啊!连连用兵怎么了?难道北伐辽朝,收复燕云,完华夏之金瓯也有错?哪个朝臣要是敢这么说,一定会被百姓之的军属生生打Si!也会被寻常百姓给唾弃Si!

        即便是孩子都知道燕云对大宋的重要,即便是妇人都晓得大宋在燕云栽的跟头!太宗旧事可瞒不住,也没人去隐瞒,如若燕云之地不重要为何太宗两次北伐,既然太宗能北伐,为何陛下不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