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轮回 (2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汉家王朝是最善于总结经验的,前朝栽在什么地方,后面的朝代已经会引以为戒,一定会拨乱反正,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的去避免。

        甚至在后世不惜推翻了华夏数千年沿用的制度,走上了全新的一条道路,但谁又能说这条路走得通呢?难道是因为世人都在走这条路,这条路便是对的吗?

        整个大朝会上赵祯都在思索这个问题,许多朝臣都能看得出官家的心不在焉,但他们很好的恪守了臣子本分,没人会去询问。

        朝臣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官家为何要往秘阁塞人,往日里的秘阁不过是校书郎,字正之类的小官,即便是两府官员和官家于此商议他们也没有会接触。

        但现在不同了,官家明确的下旨,把秘阁升为商讨要之地,那就意味着秘阁将会成为大宋的另一个决策之所,如此一来与两府何异?!

        当然,许多人理解错了,赵祯并不想去解释,所谓的秘阁只是给自己出谋划策用的,相当于大宋的智囊,而两府依旧是大宋的枢,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祯不会利用秘阁给自己处理朝政,同样也不会用两府解决理论上的问题。

        崇院只是大宋皇g0ng的藏书之地,但现在却有亲卫守护与此,一来这些藏书之有着十分珍贵的孤本,二来,老赵家的帝王奏疏几乎都收藏在这里。

        除此之外崇苑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这里依旧是大宋的藏书之所,一应官吏往来其,并没有多少神秘。

        院内东廊为昭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此外又分经、史、子、集四库。共藏正副本图书八万多卷。又cH0U取珍善藏本别建秘阁,只不过现在的秘阁之存放着历朝历代的史料以及奏疏。

        赵祯一路走来只觉崇院书香之气甚浓,往来官吏捧典籍奔走与其,这些书籍都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才先一步上前,推开秘阁的殿门,张从质和苏轼,杨休人已经被“书山字海”所淹没,不时的翻阅典籍史料进行誊写。

        发现赵祯来后便起身施礼:“臣等恭迎圣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