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 (2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他的话让一部分人信服,毕竟他耶律贾乃是常驻大宋的使臣,只不过因为之前大宋的使者从上京城撤走,他也被从大宋召回了而已。

        否则他耶律贾怕是还在大宋的北京城嘞!

        十几年遣宋使的身份让他对大宋的一切都b辽人了解,若是没有血统的xiànzhì,可以说连口音在内他都是个地地道道的宋人!

        但有些人却对他的话嗤之以鼻,就b如大殿之上的耶律洪基,心是惧怕大宋的,可他却要刻意的显示自己的坚强与不屑:“荒唐,大宋年年削减战兵,自从赵祯当了皇帝,裁撤厢军不说,连禁军的人数都控制在六十万左右,b真宗朝的人数还少,除去守城之军外,他赵祯最多也只能调动四十万大军了!”

        众人想想也是,皇帝的话并非是臆测,而是有条有理的分析,看来年轻的皇帝已经成熟了许多,对宋朝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而四十万大军也正是大宋此次出兵的所有兵力,但这也b大辽的十万人要多得多,不过辽朝却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地形上辽人对自己的土地更加熟悉,人数上更是能发动全国的壮劳力备战抵抗宋朝的侵略。

        至于礼法上,大辽也站在了至高点,宋辽两国原本就是兄弟之国,本应相安无事,如今宋朝不仅夺了大辽的燕云之地,更是出兵北伐,打算亡国于辽!

        在辽人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他们都占据了,可耶律贾不这么认为,身居大宋多年的他微微皱眉,不知为何国朝之类的君臣都对这次战争保持如此乐观的态度?

        看了看珠帘,最终耶律贾转头望向张俭缓缓开口道:“左丞相,请允耶律贾细说。”

        张俭是主持这次朝会的重臣,因为在大殿之上不光有皇帝,更有垂帘听政的太后,出于对两位的尊重,朝会便应当交由朝重臣主持。

        这便是辽朝在多年太后垂帘的时候总结出的金科玉律,有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权利下放给并不是地位最尊崇的人。

        张俭自然不会对耶律贾有多少刁难,对于这位在大宋多年的使臣,他的情报甚至要b一些密谍的情报来的重要得多,况且耶律贾本就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大宋多年而没被抓到任何把柄的全身而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