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工厂的大宋制造能力惊人,现在已经不单单是满足于一般的工制品,而是开始向奢侈品和低端物品集,这是一种必然的驱使,大宋的商品多以工业为主,低端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却胜在量大,每个赚钱,十个便赚了十,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
奢侈品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百炼剑还是香水,化妆品以及琉璃制品等等,都成为辽朝贵族眼的抢货,这些东西对于辽人来说虽然可有可无,但攀的天X使得辽朝的贵族对此趋之若鹜,尤其是当大宋禁绝了宋辽两国的商贾往来后,更是如此。
才再次来到御花园,小心的地一本奏疏,然后便在赵祯身边耳语起来,赵祯点了点头:“来来了,既然是打着求学问道的名义来的,那让他们好好的在北京城转一转。”
辽朝是聪明的,张俭以他自己的名义派遣学生跟随遣宋使一起前来大宋,当遣宋使离开后,这些人便留了下来,希望学习大宋的“知识”。
当然他们表面是来探讨学问,交流知识,但所有的话题都在往格物拐弯抹角。
开始一些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还很热情骄傲,但在被守卫的禁军驱赶之后便突然神经紧张了起来,他们想起了赵祯的旨意,鸿胪寺特意向赵祯奏请询问此事。
赵祯吃着地瓜长舒一口气,还好鸿胪寺的人脑子带了,否则张俭的学生们在瞧见大宋的格物之后,自己便迫不得已的要杀人了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刻苦,也可以说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太学之听了一节大宋的格物课之后,这些“留学生”便非要继续在大宋的格物院学习格物,并且Si活不愿回去,这下让赵祯有些难办了,最后只能让鸿胪寺的官员威胁他们,若是学习大宋的格物之后,便再也没有可能返回辽朝了,这才让那些狂热的学生回过神来。
大宋的学习环境是完美的,甚至在这些“交流生”的眼是幸福的,在北京城专门开设了两处学院,一个是国子监的书院,一个是太学,两者都是大宋的学府,但却有着天壤之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